Saturday, July 24, 2010

大家谈族谱


你找到自己的根了吗?





(转贴自林子)

新加坡文艺协会于2010年6月26日(星期六)下午,在设于芽笼沈氏大道十七巷居士林文化中心三楼会所举办“大家谈族谱”讲座,由新加坡族谱会秘书长陈飞(陈业雄)先生负责主讲。

会场聚集了约60多位对家谱感兴趣的听众,陈飞以精湛的口才娓娓道来,长方桌上还摆放着数十本该协会的族谱珍藏, 让听众翻阅。

族谱文化是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。据陈飞说,宗族的概念早在黄帝时代就开始了!然而在父系社会,一个部落只有一个姓氏,同姓族人众多造成姓氏的混乱。周朝的宗法制度重视世袭的传承,一脉相承,同宗异流,也就产生了百家姓。宗族的祭祀活动,天子七庙(拜祭七代祖先)、诸侯五庙、俗民无庙(祀以墓),因此周以前是没有族谱的,皇帝也只有世系谱牒的纪录,而周朝的族谱主要是用来区分诸侯与皇帝血统的亲疏。一直到汉朝建立了分封制,民间才有族谱的编著,如最早的杨雄家牒、邓氏官谱等。秦、汉时代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,注重门第势力和血统关系,家谱纪录被士大夫所操纵,用以提高自己家族的势力,因此,追索至汉朝的家谱,假冒的居多 ,没有整修的价值。

原来,族谱和传统儒家思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,族谱不仅记载了列祖列宗的名字、继承、生平事迹,还包括祭祀仪式、供奉、家法、家规、祭文等,古代农耕社会注重辈分,遵循长幼有序,明昭穆、联姓族的群体社会关系,个人必须依靠宗族的庇护才能生存。族谱大多由祠庙宗长保管,其余族人无权问津,长久以来,使族谱抹上一层神秘色彩。

悠悠历史长河,修谱要从何年何日开始呢?陈飞认为,逝者已矣,来者可追,修谱必须从现在开始,积极行动起来,而且必须注入新时代元素,借助新科技,将族谱数码化,输入电脑,让这珍贵文化遗产更精确更永久的保存下去。陈飞借此鼓励于会者加入这项意义深长的文化工作。

感谢陈飞老师,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,让笔者对族谱有了较深一层的认识。


林子, 2010年6月30日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